
2015年7月14日下午,波兰比亚维斯托克理工大学“物流与中国文化夏令营”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之京剧讲座在一阵锣鼓家伙声中开讲了。
任课教师陈俊林副教授从京剧的起源和发展讲到京剧的基本特征,又结合京剧名家名段的录像向波兰学生们讲解京剧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娱乐性和教育性;分析了京剧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的特点和欣赏技巧;介绍了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角色特点以及各自的唱腔、动作、化妆、服饰和道具上的特点;之后又给波兰学生介绍了几出经典剧目,如老生戏《徐策跑城》、青衣戏《白蛇传》和《荒山泪》、花脸和老旦戏《赤桑镇》等,从剧情到人物再到动作和唱腔,陈老师努力向波兰学生展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最后还设计了用英文学唱京剧《苏三起解》的环节。
为了能在两个小时之内充分展现京剧艺术的魅力,又抓住波兰学生的注意力,尽量让语言不通的波兰年轻人能够对古老的京剧“一见倾心”,在选择剧目的时候陈老师花费了不少心思,考虑到波兰学生的语言问题,特意选取了以做功和打功见长的《拾玉镯》、《秋江》和《三岔口》几个经典片段,同时还兼顾考虑到了行当的问题。在观看经典剧目演出录像时,陈老师边讲解边提问,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回答不设唯一答案,只要合理、有独到见解都给予奖励,奖品是一个带有京剧人物吊坠兼具书签功能和启信封小刀功能的精美小礼品。为了给学生以真实和亲切感,陈老师还临时抱佛脚地学唱了几段,每天在家咿咿呀呀的练习,惹得家里人调侃为“业余票友”。从备课到上课到礼品的选择,陈老师件件事亲力亲为,唯恐准备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据陈老师说整个备课过程中她本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戏剧界的那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仅仅两个小时的教学活动就已经已经花了她两月有余的时间,她还说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
课后闲聊中,波兰团带队教师表达了对陈老师的感谢,还问到关于京剧乐谱的知识以及去北京旅游观光的时候如何能到剧场亲身感受一场真实、地道的京剧演出,可以说这次京剧讲座对波兰师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古老的京剧在波兰的年轻人心中播下一粒小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