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学校首页
社会服务
在服务社会中成长——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对在甬外籍人士调研走访实践

2008年以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的师生开展了以“用声音叙事”为主题的对在甬外籍人士的调研走访系列实践。持续三年多的活动锻炼了外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社区参与责任感,为宁波国际化城市建设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促进了以城市国际化与对外文化交流为研究方向的教师团队的形成。事实证明,这是科研结合教学、知识服务社会、实践促进学习、青年参与城市宣传的成功创新。

有声的叙事 无声的成长

三年多来,在外语专业老师的指导、组织下,将语言课堂和课程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学生们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对来自4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外籍人士进行专题预约采访或问卷调查,积累整理了30余万字的文字材料和大量现场采访的影音资料。每采访一位老外,都要进行诸如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准备、访前联络、采访问题设置等大量前期工作,采访过程又是对学生们外语交流能力极好的锻炼,采访资料的后续文本整理和翻译,更是对他们外文译写能力的挑战。三年多来,参与活动各环节工作的英、日语各年级学生超过了160余人,使一大批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一位学生说“对外籍人士的采访让自己获得了运用外语的自信,同时由于在交流中发现自己存在表达更复杂意思的障碍,便也成为自己更努力去学习外语的动力。”

对在甬外籍人士的走访调研活动不仅在提升学生语言技能上发挥了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文化视野和国际眼光,唤醒了他们爱惜、宣传宁波城市形象和中国文化的责任意识。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外籍人士对兼具文化历史韵味和现代都市气息的现代宁波城市的热爱,以及更广泛层面融入当地文化的意愿,了解到他们对宁波经济、文化、社会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并倾听了他们参与城市或社区慈善、环保和文化等活动的一个个有趣故事。学生们所经历的这些都超出了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涉及到了广泛的文化交流范畴。一位学生说:“倾听老外的叙说,看到了对事物多元解读的可能,理解了文化间相互包容和学习的必要,同时,我们也从‘他者’的眼里找到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

服务城市 外语人不缺席

在持续三年对在甬外籍人士的走访和调研中,参与活动的英、日语专业的师生收集、整理了在甬外籍人士对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城市国际化服务、涉外管理等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从外籍人士异域视角对宁波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观察、审视和评价,并初步探讨了外籍人士与宁波当地文化和社区的融合与互动基本特点与模式,撰写了包含数据图表和统计分析的《关于提升宁波涉外形象的建议》的1万余字的调研报告递交给政府相关部门,并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宁波城市涉外形象及满意度调查报告》等研究文章及学生作品多篇,调研部分中提出的宁波“外籍人士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建议引起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今年三月,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一部25万字的《以声音叙事之筑梦宁波——在甬外籍人士言谈实录》双语书稿也终于完成,现正争取获得专项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去年10月,作为在甬外籍人士走访、调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宁波市外事主管部们的大力支持和浙江省外文协会的协办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举办了以主旨的“首届在甬外籍人士与宁波国际化形象论坛”,近30位在甬外籍人士被邀请到会,来自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宁波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郑醒尘博士在开幕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三年来对在甬外籍人士的调研走访活动,认为它很好地发挥了高校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对宣传宁波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增光添彩。

实践为土 科研花开

持续三年的在甬外籍人士调研走访实践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应用性研究项目的开展,推动了跨文化交流青年教师研究团队的形成。

实践活动最早由蔡亮等青年老师发起,在分院党政领导的支持与推动下,逐步走向“以实践活动带动科研项目,以科研项目凝聚教师团队,以教师团队拓展活动成果”的良性发展之路。2008年7月活动启动后,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2010年4月 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在甬外籍人士眼中的宁波与宁波城市形象建设” 课题组成功获得了宁波市哲学社科课题立项,经过一年多来的工作,达到了“指导一批学生,撰写一部书稿,举办一个特色论坛,完成多篇论文报告”的阶段性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团队逐渐形成,并已进行同类深化项目的申请工作如进行浙江省哲学社科课题申请和宁波市出版基金项目申请。

同时,这一应用型跨文化交流项目和以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指导来推动研究开展的模式在教师中也产生了有效的示范作用。目前,在外国语言与文化研究所内,老师们在城市国际化形象建设、服务型学习、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涉外网页设计等与地方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应用类项目方面进行了拓展;学生景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外语公示语纠错实践指导、中华端午文化外籍人士联谊会等跨文化交流实践也在频频进行之中;分院的“青年学术双周论坛”和“学术周”等学术平台上,不仅有语言学类的理论探讨,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性项目也成为大家参与和关注的热点。

这是外语服务社会的参与者不断增加的过程,是科研与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满足地方经济文化需求的应用性成果不断涌现的过程。这里需要研讨分析的理性,更需要社会关注的激情。在实践肥沃的土地上,灿烂的夏花开后,必会有丰硕的秋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