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数据时代的语言研究:距离与方向
主讲人:刘海涛 教授
时间:2016年1月8日 周五下午2:00—4:00
地点:SC405会议室
摘要:
语言学正在从传统的艺术与人文学科转向现代的认知与生命科学,其研究方法也正在经历从内省法到实验方法的转变。与此同时,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语言学家该做什么?怎么做呢?
演讲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经历,介绍了如何采用经过(句法标注的)真实语料(大数据)作为资源,从依存距离出发,如何对人类语言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进行探索;介绍了以依存方向为手段,对人类语言的类型进行研究的方法与成果,展现了大数据时代语言研究的魅力。
讲座有助于破除用计量方法来研究语言等人文社科对象的神秘感,树立文科学者在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的信心。讲座指明了语言学研究者进入人类学术前沿的路径,提升了语言学研究的价值。同时,考虑到语言之于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文社科领域的共性,讲座对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以及理工科的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讲座有关资料可参考刘海涛教授的相关论文:
http://mypage.zju.edu.cn/lht/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Haitao_Liu17
主讲人简介
刘海涛(1962—),工业自动化专业学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
浙江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9211学科领航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计量语言学研究》首席专家。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Language Problems & Language Planning、Glottometrics等多种国际语言学学术刊物的编委会成员。爱思唯尔“2014中国高被引学者”在Lingua、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Language Problems and Language Planning、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光明日报、外国语、现代外语、语言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语言学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四十多篇被SCI、SSCI、A&HCI等国际主要检索系统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