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至2日,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第七届年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浙江工业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工业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等单位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新华社等单位的500多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区域国别学构建路径。
本届年会以“实用、实践、实证的区域国别学”为主题展开,分设5个平行圆桌交流和16个平行分论坛,并同步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区域国别演讲大赛、第四届全国区域国别学青年教师高级讲习班和第三届全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成果展。外国语学院波兰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海鹏副教授、秘书长李辉副教授及中心成员罗如娟赴杭州参会。
胡海鹏参加了“区域国别学赋能企业出海”圆桌交流,并在“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平行论坛上,以《国家战略视角下波兰对“一带一路”的立场与认知》为题进行发言。在圆桌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形成共识:要扎根本地,充分用好本地人才与伙伴,融入市场生态;要合规先行,提前做好法律与风险评估,实现稳健经营;要树立长期品牌意识,以品质与服务赢口碑,追求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利益。在“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平行论坛上,胡海鹏副教授指出,波兰地处欧亚交通枢纽,具备铁路口岸、港口及中欧班列节点等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在欧洲的重要连接点。波兰对“一带一路”合作态度经历从积极期待到谨慎观望的转变,受欧盟与美国政策框架、安全因素、波兰政府政策等不确定性影响,呈现“门户与瓶颈”并存局面。未来波兰应通过欧盟机制推进制度化合作,强化物流枢纽建设,提升口岸物流运输能力,并促进波兰中小企业与地方经济更广泛参与。
李辉、罗如娟分别参加了“区域国别学赋能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学如何开展田野调查”圆桌交流。在“田野调查”主题讨论中,与会专家强调应明确田野调查的服务目标与核心问题,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设计调查路线与方案。同时,专家们一致指出,田野调查应重视研究伦理,避免因研究而对调察对象造成伤害。
通过与全国高校专家学者的交流研讨,我院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区域国别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拓展了学科建设的思路,为学院推进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提供了新的启示与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