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学校首页
新闻动态
外国语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巡礼

引言:外国语学院自成立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国家发展需求,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守正创新、担当作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学生发展等多个方面探索出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一、师资队伍建设

外国语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4人,教授2人,副教授13人,硕导3人,入选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工程4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占比为41.4% 。近几年,学院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荣获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宁波市“四有”好老师、宁波市“甬城育人先锋”、宁波市优秀课程思政教师、宁波市高校“优秀班主任”、宁波市茶花友谊奖等荣誉;在教学科研方面,国家社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5项,省社科等其他省部级课题5项,SSCI、一级核心等国内外期刊论文85篇,教师先后获得外研社全国“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浙江赛区(大学外语组)二等奖、学校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等奖项。


二、专业建设

学院以促进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为战略目标,专业设置标准明确,建设规划合理。专业培养目标清晰,规格方案详细。20多年来,建设成效显著。

2007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入选市重点学科,2018年英语专业获评学校第二批优势特色专业,2022年英语专业获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立项;近年来,专业教师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 1 项,宁波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1 项,宁波市高等教育教学突出成果三等奖1项,省“十二五”优秀教材1项,省“十三五”新型态教材建设项目和省“十四五”四新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各1 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 2 项,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 1 项,校教坛新秀 1 名。


三、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措施、见成效

英语和日语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包含普通级别和较高级别,其中较高级别第一年过渡阶段修学《大学英语III》和《大学英语IV》两门课程,第二学年为通用学术英语教学(EGAP)阶段,修学《学术英语I》、《学术英语II》和《理解当代中国:读写教程》等拓展课程。

(二)科学选用优质教材,教材建设出成效

2021年以来,学院教师已主编出版教材三部,其中《英美文学鉴赏导读》获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称号;另有《英美戏剧鉴赏导读》获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立项,《新编商务翻译教程》获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首批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三)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广泛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

学院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有效利用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如超星平台、WeLearn 随行课堂等。此外,鼓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其中《大学英语Ⅰ》和《大学英语Ⅱ》的慕课课程已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开放,并被广泛加入和使用。

(四)强化课程思政,落实“三全育人”

充分发挥外语课堂的基础理论知识、思想观念传达作用,积极推进“三进”工作,达到“课程思政”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效果。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分别在英语专业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演讲与辩论》《高级英语》课程,日语专业的《高级日语》《日语演讲与辩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大学英语的《大学英语V》课程中使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两年来参与课程学生数累计达1500余人。

大学英语教学部素质拓展课使用《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

新教师教学沙龙活动暨“三进”工作交流会

外国语学院教师开展“三进”系列备课活动


四、人才培养

按照“立足宁波、依托浙大、放眼全球”的思路,外国语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学校努力建设“省内一流,全国百强”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

(一)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外国语学院以“立德树人、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实践”为原则,打造英语和日语两个本科专业,培养具有“知识多元化、能力综合化、思维创新化、视野国际化”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传播(翻译/商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学生学术英语交流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部承担全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从事学术交流的英语语言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思辨思维能力。从2020年开始,该团队连续四年在全校举办了“中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选拔赛并参加全国决赛,四届比赛共拿到了全国特等奖4个,一等奖1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2023年7月9日举办的第四届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比赛现场:师生合影

(三)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举办科技创新、创业论坛等科技竞赛。推出学科竞赛实施细则,组织举办英语配音、演讲、写作、口译比赛等多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国内外各类大赛。


五、实践教育

(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学院深入开展“三叶草”志愿服务、“用声音叙事”、“博雅课堂”、“居里夫人会客厅”、“阳明读书营” 、宁波市“一人一艺”普及工程、“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讲堂”等校园文化品牌,开展多形式劳动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用声音叙事“系列丛书

(二)深化校企联动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目前,学院共有7个稳定的校外合作育人基地。为进一步持续改进,深化产教融合力度,学院还通过建设“中东欧特色班”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接触与互动,将企业资源融入到人才培养的主要过程当中。

校企联动专业实践体系建设


六、国际化育人

学院与美国拿撒勒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波兰的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亚大学、日本二松学舍大学等十余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师生交流互访。近五年,组织17批次115位学生赴美国、波兰和日本开展短期学习交流活动,19名学生作为学期生赴海外高校学习。重点推进中东欧合作交流,开展国内首个国际间的虚拟教研室“中波双语虚拟教研室”建设,承担浙大国际设计学院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银行项目汉语教学活动,与塞浦路斯尼科西亚大学和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开展师生线上交流。

学院学生代表与塞浦路斯尼科西亚大学学子开展云端文明对话

我校师生赴波兰波兹南密兹凯维奇大学进行为期14天的交流访问

美国拿撒勒大学教授来学校讲学

承担了浙大国际设计学院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银行项目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获得宁波市首批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特色建设项目重点项目立项

中波双语虚拟教研室实施“丝路人才摇篮计划”,布局打造教育人才聚集地


七、教学成效

(一)实现充分就业,升学情况稳中有升

近几年,学院就业率保持高水平。学院学生考研出国的成绩亦稳中有升。学生考入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诺丁汉大学、悉尼大学、约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早稻田大学、广岛大学等境内外大学。

(二)深化科研育人,强化核心竞争力

学院积极搭建科研育人平台,通过开展“学业上指导、学术上启蒙、学科竞赛上培育”的科研育人综合平台——“2A”青年学院项目,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学生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的道路。近三年,学生参与的论文已经发表了22篇。学生团队在第19届基于互联网在线学习技术国际会议、第5届新兴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第17届国际计算机科学与教育会议等国际会议上积极投稿和做口头学术报告,其中两篇获得会议的最佳论文奖。

由蔡亮教授指导的学生论文获第19届基于互联网在线学习技术国际会议和第5届新兴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最佳学生论文奖,学院学生论文首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奖项

学院9名学生代表受邀前往浙江大学参加青年全球治理论坛

外国语学院举办第四届大学生学术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