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6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陈国华教授应邀来学院交流,学院院长金伟良教授会见了陈国华教授,并代表学院欢迎和感谢陈教授来学院作学术报告。随后,陈教授与外语分院部分教师亲切座谈,重点介绍了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博士预修班的招生和培养模式,外汉翻译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的申报方式和最新进展,并就教师们所关心的论文投稿问题做了解答。
4月6日下午,陈国华教授以 “翻译的五个公理三个标准和一个原则----以《再别康桥》的英译为例”为题与到场的外国语分院的百余位师生共享翻译心得。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部分师生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陈教授首先从他翻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的经历入手,对不同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认为翻译应有五个公理:基本准确的翻译(包括诗歌的翻译)是可能的,翻译的基本标准是可以确定的;完全准确的翻译,尤其是诗歌的翻译是不可能的;翻译的标准是相对的;说话者或作者的言语动机或目的决定翻译的标准,翻译者的动机和目的也决定翻译的标准;译者应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要精通作者的语言,获得理解作品所需的各种相关知识。同时,他还提出翻译应该具有语言标准、真值标准、美学标准等三个标准。文本翻译的一个原则是必须尊重作者,以服务于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作为翻译的出发点。陈教授还对现场的提问一一做了详尽的解答。
陈国华教授现为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权威《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于1996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攻早期现代英语。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汉对比与翻译、双语词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