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17日,由王小潞教授担纲课题首席专家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酒店举行开题论证会。中国科学院唐孝威院士、浙江省社科规划办俞晓光主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何文炯副院长、以及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马博森副院长出席了会议。出席开题会的还有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浙江大学黄华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积家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葆嘉教授等人组成的论证专家组成员,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沈阳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工程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课题组成员,共30余人参加。
会议由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马博森副院长主持,他首先介绍了论证会的专家组成员,并邀请有关领导致辞。浙江省社科规划办俞晓光主任首先这一重大课题的开题表示祝贺,并对于近年来浙江大学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上长足的进步给与了肯定。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何文炯副院长对于外语学院此次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研究队伍阵容强大、搭配合理,是典型的文理交叉研究,希望能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唐孝威院士对于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功申报给予祝贺和肯定,并敦促课题组各成员要努力、要花力气、要合作,做出成绩来。轻松愉快的短暂茶歇之后,王小潞教授作为项目首席专家作开题汇报,从研究现状和选题价值、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以及预期研究成果五个大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五位子课题负责人也分别针对子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工作重点作了简要汇报。
汇报结束之后,五位论证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他们的真知灼见不仅对课题本身来说大有裨益,也让参会的师生受益匪浅。张积家教授指出,课题组应该进一步厘清课题的指导理论,并在研究中着重突出汉语本身的特色。李葆嘉教授提出,语旨、语构、语形、语情、语效等语言学研究的多个视角,希望本课题研究既要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落实详尽的实验方案,但又能受限于技术手段。黄华新教授则强调研究过程中找准问题以及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最后,杨亦鸣教授对专家意见进行总结,认为应提出合理的科学问题和理论问题、抓住创新点,同时注重研究的系统性和同一性。之后首席专家王小潞教授对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给与了简略的回应。
该课题分为5个子课题: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负责的汉语隐喻认知与本义认知异同的神经成像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王慧莉教授负责的汉语幽默与谜语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浙江大学李德高教授负责的汉语反语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浙江大学吴义诚教授负责的汉语习语认知加工的神经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周统权教授负责的汉语非字面义结构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当天下午,各子课题组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在紫金港东六教室针对研究方案以及具体分工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明确了各个研究方向的具体任务与近期急需解决的一些研究问题。这次会议为这一文理交叉学科的研究项目拉开了序幕,标志着该课题进入实质性研究的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