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值全国第52个雷锋日之际,外国语学院围绕“文化公益”主题理念设计开展了系列公益志愿活动,促进学生持之以恒地学做文化雷锋,自信开放地当好文化使者。 3月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阳明学堂全体学员赴鄞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参观学习。在出发之前学员们按照“剪纸”、“插花”、“风筝制作”、“香囊制作”等文化遗产种类进行了分组,并就不同种类的文化遗产传承与当下传统文化传播关系进行了观点分享与问题准备,确保每一组成员都能在展览馆与非遗传承人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带着问题与欣喜,同学们很快就来到了鄞州非遗展览馆。石板路两旁是小桥流水以及宁波的传统老店,立刻将大家都带入了浓浓的文化氛围中。进入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着“鄞州非遗馆”几个大字的石板屏风,院落正中有一座浙东风格的古戏台,戏台两侧就是不同文化遗产的传习场所与展厅,古色古香的院落、精致唯美的作品,仿佛一瞬间把人带入了古典雅致的时空。 在遗产传习所,鄞州区的非遗传承人们热情地招呼同学,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耐心地解答,并现场为各组同学演示了不同的传统非遗技艺:插花,剪纸,香包制作,老虎鞋制作,刺绣,石雕,彩灯扎制,草帽编织,草席制作等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同学们纷纷拍照留念,各兴趣小组也向非遗传承人们开始了传统文化学习的第一课。在学习中,有一位石雕技艺传承人为同学们介绍了一块石板题诗,上面刻的是郭沫若的诗歌《虎跑泉》。他还特别考验大家是否认得上面的繁体字。令人尴尬的是,作为大学生同学们竟无一人认得,最后只得用手机来百度查找,看来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确实需要学习与加强。 经过一个下午的参观学习,同学们对于鄞州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初步地了解,对于遗产所承载的浙东地域文化也有了更深切地认识。通过非遗技艺学习的形式,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相关遗产技艺并努力地向更多的学生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阳明学堂"是在宁波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以浙东文化代表人物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和“良知体验美学”思想为实践准则,以境内外外籍人士为传播对象以对外汉语公益教学、文化遗产传播为目标的公益文化服务项目,学堂接下来将与鄞州区非遗馆、宁波熨斗博物馆、江南锡镴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进行深度合作,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活动,希望有更多感兴趣的同学加入进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