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吐莲花•香满乾坤”
——外国语学院举行浙江省语言类非遗学术研讨会
11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2015年“用声音叙事”暑期社会实践新书《我是非遗传承人》筹备会暨浙江省语言类非遗学术研讨会在阳明学堂举行。本次研讨会是外国语学院学术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蔡亮老师、专业教师吴会芹、阮征、孙永田、卜霄艳、陈俊霖、学院辅导员刘杰等老师参加了会议。本次活动还有幸请到了象山“唱新闻”省级传承人叶胜建老师莅临现场为大家表演精彩的曲艺艺术。
活动开始,伴随着一声锣响一袭长衫的叶胜建老师为大家登台献艺。伴随着锣鼓的铿锵,叶胜建老师以热情饱满的嗓音、质朴浑厚的方言为大家表演了《徐福到象山》的唱段,明快的节奏、动人的情节仿若一瞬间把人带到了那久远神秘的千年之前,现场的所有观众都沉浸在叶老师精湛的表演中,以至于表演结束刹那间观众竟只顾啧啧称赞,随后,掌声雷动。有老师竟为第一次看到如此“生气”的民间艺术而感动的热泪盈眶。随后在现场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叶老师又为大家献上了讽刺社会腐败现象的新作品《一张名片》,幽默的语言、夸张的情节,令现场观众捧腹之余更发人深省。随后现场全体师生与叶老师合影留念,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蔡亮老师代表学院向叶老师赠送了“唱尽人间百态”的书法作品,以此表达全体师生对于民间艺人与文化遗产的尊重。
接着会议开始正式议程。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是2015年“用声音叙事”团队学生关于浙江省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成果分享以及团队指导老师关于调研成果的学术研究探讨。吴会芹老师作为指导教师代表在会上首先分享了活动期间采访姚剧国家级传承人沈守良老先生的经历及其与黄颖同学合作的文章在《宁波通讯》发表的过程。吴老师从调研团队成员的认真勤勉、调研成果的专业探究、科研文章写作发表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了本次参与“用声音叙事”的实践与研究历程,令现场师生受益匪浅。
随后,赴杭州、湖州、宁波等地调研“杭州平评话”、“湖州三跳”、“四明南词”的学生代表朱金晶、陈凯丽、厉修远等同学分别上台,从最初对于文化遗产的认知、调研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采访中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发现、调研成果后期的研究思路等方面面与现场师生进行了分享,令人体会到了我国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英语121班同学姜宇尊以杭州“小热昏”的语言特点为研究方向,向与会师生展示了其毕业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进展,为学生如何围绕既有的曲艺调研成果开展创新训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学术研讨中,卜霄艳老师重点就《用声音叙事——我是非遗传承人》的新书筹备工作进行了讲解。卜老师提到本书这将会是“用声音叙事”系列书籍中涉及人数和篇章最多的一本。如果过程顺利,该书将于明年四月初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随后她就书籍各章节指导过程的注意事项与学术标准向与会师生进行了介绍。
蔡亮老师主要针对“用声音叙事”成果尤其是本年度语言类非遗调研成果如何进行学术研究以及相关课题的申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首先向大家梳理了“用声音叙事”近年来获得的一系列奖项,鼓励大家“咬定青山不放松,定会傲立泰山顶”。随后他围绕今年的语言非遗调研成果,为大家分享了在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思路,建议大家以新书的出版为契机结成项目研究团队争取在语言类非遗研究领域开拓一片天地。
学院团委书记刘杰进行了“文化遗产与青年培养”的分享,他从世界遗产委员关于文化遗产青年教育的四个目标出发,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经历,从文化遗产对于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意义、文化遗产对于青年成长的教育价值、当下宁波高校开展青年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成效与不足等几个方面详细解析了文化遗产在青年成长成才以及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最后他讲道“希望我们学外语的同学,在将来面对外教进行你们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能够把我们的杭州“小热昏”、象山“唱新闻”等经典的民族文化用流畅的外语表达给他们,并令他们深深得为之理解欣赏,那时我们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者的角色才算是真正发挥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