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多年前,凭着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宁波人做出了中国第一套西服、第一件中山装,在中国近代服装史上写下辉煌一页,造就了“红帮裁缝”这块金字招牌。三四十年前,宁波人创办雅戈尔、杉杉等一批中国服装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出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基地,续写了改革开放时期的“红帮”新篇。如今,红帮裁缝已经成为宁波服装的精神符号,引领着当代宁波人书写服装业的传奇。
五月立夏,学校博雅课堂第四期再次起航,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24名学员在指导老师芦美丽、刘杰的带队下走进宁波服装博物馆和红帮文化研究所,开启“霓裳之真.宁波红帮文化探识”耕读行动。
活动中,学员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博物馆各展厅,通过充满生活气息的历史场景展示,了解先秦、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中国服饰演变历史,学习宁波红帮裁缝的创业与创新。参观结束后,学员们围坐在一起,同宁波服装博物馆副馆长、红帮文化研究专家李本侹先生开展交流学习。李老师详细介绍了服装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展品种类、文物价值与定级标准、展品维护方法、藏品来源与收藏流程,并围绕红帮历史、红帮技艺、红帮精神等作了重点介绍。随后,每一个学员结合前期预习和参观感受进行了交流。有同学表示通过服饰的变化,可以了解每个历史阶段呈现的政治、文化、经济面貌,如自己看到清朝的旗装特别宽大,遮挡女性曲线,其实体现的是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和禁锢,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服饰是时代价值观念的生动表达这一含义。有同学提到自己家里有一本和博物馆展品一模一样的藏书,让她如获至宝,并对自己母亲裁缝这一职业更加的崇拜。有同学交流了自己读颜其麟先生《服装赋》、张爱玲《更衣记》等文章的感悟。也有同学课前阅读了博士学位论文《红帮裁缝的研究》,近300页的著作让他对学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也让他从红帮裁缝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感受到了宁波地方文化的钟灵毓秀。还有学员提出用二维码等方式对每一个展品进行网上语音解说,从而更立体地展现文物背后的故事,提升游览者体验感。交流尾声,李老师鼓励学员们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服饰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布料或装饰,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映射时代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学员在心得中这样写道:“衣服的发展实则亦步亦趋地跟随文明的发展,以衣物作为切入点,可以推断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技术、社会观念等等。服饰既能上达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外映时代变迁,内涵观念伦理,着实是绝佳的观察视角,所谓格物致知,大抵是这种道理。”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深思民族文化自信,博雅课堂致力引导大学生自觉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人、践行者。第四期,课堂将传统文化传播与宁波文化资源相结合,以宁波著名文化遗产为对象,组织学员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同时邀请文博专家进行专题讲解与分享互动,深化学生对宁波地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知行合一中增强文化自信。通过第一讲的尝试,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获取。通过近距离、面对面的方式,深刻感受了红帮文化带来的“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思想底蕴与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