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外国语学院积极开展“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海外实践故事”宣讲活动。本期宣讲由外国语言研究所教工支部党员赵超君老师担任主讲人。

赵老师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20世纪20年代初,波澜壮阔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催生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许多向往民主与科学的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毅然决然漂洋过海,走上了海外求学之路。当时有近2000名中国青年选择遥远的法国作为留学地点。

(勤工俭学生赴法乘坐的邮轮)
1919年3月到1920年底,这2000多名中国进步青年陆续从上海出发,带着救国梦想前往法国。他们乘坐邮轮历经艰险,抵达法国后,边工边读,法兰西大地上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法勤工俭学生在进入工厂后完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和法国工人或华工一起劳动。正是在那种环境下,他们广泛接触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赤裸裸现实,这更坚定了他们的革命理想,他们经过比较和学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路。在法国,他们研究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努力追求真理,寻找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

(1919年3月,环球中国学生会欢送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合影)
1921年3月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在巴黎成立,当时主要成员有周恩来,赵世炎,张申府等,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八个发起组之一,比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还要早4个月。1922年6月,旅欧先进青年在巴黎建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10月又改名为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4月1日,进步刊物《赤光》上第一次出现“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名字。可以说,中共旅欧支部是在我国第一代共产党人周恩来、赵世炎等亲自组织和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成果。

(1921年上半年,旅欧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周恩来等合影)
作为派生于国外的一个区域性的组织,旅欧支部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批判和抵制无政府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流派;遵循党中央的召唤,旅欧党团组织成员回国参加革命,战斗在中国革命的各条战线上,在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洪流中,以坚定的信念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